文
小玉
编辑
木木
如果说,南山是标准“理工直男”,那么,坪山就是“文艺女青年”。坪山,偏处深圳一隅的,以前是关外地区,是郊区,留给人的印象是低矮的厂房、密集的城中村、破烂狭窄的马路,至今也和市区的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相距甚远。然而,诞生在这里的“坪山文化聚落”却以最时尚、前卫的方式呈现,和周围偏远的城区形象形成戏剧性反差。“到坪山文化聚落过高品质的文化生活”已经吸引了当地人甚至周边城市的人。这里意外呈现的文化活力,让不少人称其为新的“坪山文化现象”。坪山独辟蹊径的“文艺范”路线,和人们平时所认识的深圳又是如此的不同,仿佛“另一个深圳”,更像是深圳“大特区”下的“小特区”。01“坪山,遥远得像另一座城市。”以至于,不少在深圳生活多年的人,都从未踏足过坪山的土地。
圳长专程跑了一趟,才发现,其实从市区到坪山交通很方便,深圳北站乘坐高铁20分钟就到坪山站,坐上M公交,不一会儿就可以看到坪山文化聚落建筑群。
沿着蜿蜒公共步道行走,你可以看到各个建筑空间有机的串联起来,呈现出建筑与周边的城市、自然发生的一种有趣对话。
坪山图书馆被人们称作“扭扭图书馆”,有人说像不规则的宝塔,圳长到觉得更像一本打开翻卷的书。
深圳的公立图书馆圳长去过不少,这里绝对是圳长来过的最前卫、最懂生活的图书馆。
这里一边连接中心公园,一边是密集的社区,人们预约后就可以到这里度过一个悠闲的周末时光,旁边还有奈雪以及文艺的咖啡厅,可以享受下午茶。
如果问坪山图书馆和其他区图书馆有什么不同,千万别忘了到音阅空间溜达溜达。
八楼的“音阅空间”左右有两个展厅,左边的展厅相当于一个VIP包间,适合音乐共享。而右边是一个适合独自发呆的地方,有四台黑胶唱片机,提供不同音乐类型的黑胶唱片,操作也很简单。
从楼下取了书,坐在窗口景观位置,听着黑胶片,对面是中心公园的蓝天绿树,这种体验自然而舒适,只想让时间慢下来,就停在这一刻。走出图书馆,舒展舒展筋骨,圳长又去坪山美术馆看个展。在深圳,何香凝美术馆、深圳画院、关山月美术馆等已经将传统艺术铺得很开了。坪山美术馆新馆展出的不是我们常见的书法绘画作品,而是更前卫、更具实验性的空间视觉艺术。
很多人都说,当代艺术看不懂,但是没有关系,只要愿意去接触,产生自己的理解,这件事情本身就有价值。
话说回来,看不懂也无妨,拍拍照发个朋友圈,定不会让你失望。当下正在展出的“九层塔”系列,由艺术家、建筑师、平面设计师跨界呈现。三楼展厅几乎被一种纯粹的蓝色所覆盖,非常适合“打卡”拍照,相信这里的每一处都会让你按捺不住按下快门的冲动。晚上,需要一场荡气回肠的音乐剧,一出直击生活美丑的大戏,来洗刷一天的忙碌疲惫。前不久,郎朗刚在坪山演出完。在坪山大剧院,圳长看了中央芭蕾舞团的《*河》《卡门》,错落的座位舒适度很高,沉浸感和灯光音响都太棒了,只是工作日晚上8点的演出真的是伤不起,这可能也是上座率没有特别高的原因。其实,比起看展览、看话剧的,对于大部分打工人还是周末在电影院看一场热映的爆米花电影,来得更嗨皮。坪山文化聚落的万象影城将在近期开放,为这里带来更多人流。人们看完了电影还可以在周边的餐厅吃个晚饭,在聚落的广场上看看喷泉,去中心公园走一走,烟火气的生活,似乎也浸润着优雅浪漫的味道。02
深圳不乏公立文化场馆,很多地理位置也相距很近,比如深圳图书馆旁边就是深圳音乐厅。
然而,只有坪山被称为“文化聚落”。
说起两者的差异,有点像“物理反应”和“化学反应”,各个场馆的文化事件在这里碰撞影响,形成强大的“裂变”反应,为城区带来源源不断的文化力量。
在图书馆开馆之初,坪山就提出了把图书馆作为一所“大学”来办,作为一个文化品牌的孵化器和能量源来办,作为市民群众的精神家园来办。作为馆长,周国平以协议的形式写下约定,每个月都会亲自为市民带来一场线下或者线上的公益讲座。
关于坪山美术馆的定位,身为馆长刘晓都一开始就看得十分透彻。“深圳是个文化积淀薄弱的地方,如果说做传统、古典艺术,不要说跟西方比,在深圳我们都是弱势;那不如直接面向未来,就做当代!”。他认为,美术馆对于一个城市和一个地区而言,要和短期利益博弈,做城市长期利益的守护者和捍卫者,要让艺术文化成为深圳和国际对话的语言。
“深圳有很多美术馆、博物馆、画廊,但他们所形成的影响力,相比深圳经济、科技等领域,很容易被淹没。”刘晓都觉得这恰恰是坪山地处边缘的优势所在,“这里可能成为体制内一种变异,变异之后,也许它的传染力、影响力就更强,而这,恰恰是我希望发生的。”
在坪山反复探访的过程里,圳长发现这里有趣的事情太多了,几百年历史的客家围楼,创意十足的艺术雕塑园……直到遇见了坪山城市书房,圳长才发现,坪山文化聚落的打造不局限于6馆一城,而是已经深入进了城区的角落。
坪山城市书房是以图书馆为基础,为社区群众创造高品质的公共文化空间,提供便利公益、文化、阅读等服务。事实上,城市书房不仅仅是一座公共图书馆,最重要的是,它充分利用了本土文化资源,比如南中学堂、大万世居,让古文物建筑重焕芳华。
在坪山,一个人的周末可以完全被文化“拥抱”。周五晚,报名参与“坪山夜话”沙龙,聆听名家分享阅读心得及感悟;周六,走进“书话坪山”主题沙龙,在学者的观念碰撞和交流中得到启迪;周日,“大家书房”会客厅则更为精彩,大师们面对面谈文论艺,呈现一场思想盛宴。
03
如今,坪山已逐渐成为国内外创新人群心目中的“downtown”。
每个周末的讲座沙龙,来到现场的不只有深圳市民,还有很多从广州、珠海等地专程赶来的听众,就是为了近距离听文化名家的分享。
在坪山这片偏僻的城区还活跃着众多文化大家,丁学良、韩少功、南兆旭、陈湘波、韩湛宁……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坪山文化智库专家。
丁学良是深圳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海外利益研究院学术指导、坪山文化智库顾问委员、坪山图书馆“大家书房”入驻名家。他说,深圳的文化,在外地人的眼里,跟内地的大部分城市不太一样。爱闯荡、敢于冒险、敢于创新,对外来的人口比较宽容,有着新的观念和新的想法,愿意给你一个空间去试验。
近年来,坪山文化智库已经涵盖设计、规划建筑、社科理论、文化学术、艺术创作、文化产业等多个专业和行业领域的38名智库委员,通过“课题、讲坛、项目”充分发挥自身在文化领域的专业优势,给坪山带来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在智库委员的积极推动与参与下,“深圳坪山国际雕塑展”“中国当代建筑装置影像展”以及“深圳(坪山)博洛尼亚国际插画展”等20多个优质文化项目落地;召开各类专题论证会、论坛等20余场,开展公共艺术融入城市、客家围屋修缮导则等课题研究,全面推动文化高起点、项目化发展,让坪山变得更具活力与魅力。
通过“云聘任”的方式,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终身院士艾伦·麦克法兰,成为了坪山文化智库的首位外国专家顾问,为坪山文化打造国际范带来更广阔的思路与经验。
在西方,几乎每几万人就拥有一所美术馆。在万人口的深圳,这个数据是远远不够的。就算每二十万人拥有一所,也要有上百个美术馆才能够匹配。
一个城市只有在发展到一定规模与高度的时候,才会认真思考如何给予文化更多空间,让文化成为城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引导力量。坪山,正在深圳创造一个新的文化“特区”,它的文化聚落超越了一个区的担当,不仅是坪山文化实力的体现,也是深圳对外展示城市气质的窗口。
正如坪山之歌《和你一起盛开》中唱的那样,坪山用文化之光点亮创新之城,一个“近悦远来”的文化城区正在绽放。
(图片来自“坪山图书馆”“坪山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