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江南第一塔”的北寺塔,迄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高76米的北寺塔,是江南地区面积最大的古塔,虽然几度兴废,但其巍峨的塔身、古朴的建筑设计,尤其是登塔远眺苏州古城的气势,是其他古塔无法比拟的。
北寺塔又称报恩寺塔,要想介绍古塔,必定要先介绍古寺报恩寺。
始建于三国赤乌十年(公元年)的通玄寺,一说是孙权为报乳母陈氏养育之恩所立,但南宋范成大主编的《吴郡志》中称报恩寺为孙权母亲吴夫人舍宅所建。
无论因何而建,迄今已有年的历史,实属苏州历史最为悠久的寺庙。
“通玄寺”在唐代改名为“开元寺”。
后周显德二年(公元年),吴越王钱镠修复被毁的开元寺后,移来苏州支硎山报恩寺额匾悬挂,寺遂更名为报恩寺沿用至今。
说完了寺,再来说说塔。
始建于南朝梁代(公元-年)北寺塔,北宋时曾被毁坏。重建时由原来的十一层改建为如今的九层塔。苏轼曾舍铜龟以藏舍利置于该塔,当然在后来的兵燹战火中早已不知所踪。
南宋建炎初年,塔又被金兵毁坏,直到绍兴二十三年(公元年)塔再度重建。
南宋绍定二年(公元年)的《平江图》(宋代苏州名“平江府”)石碑上,就刻有此塔,塔身上刻着“报恩寺”。其时报恩寺占地亩,正方形的围墙每边长米,寺内还有法华院、普贤院、文殊院等六个院,这在七百多年前的苏州地图上仍清晰可见。
如今,在北塔报恩寺山门外,雕刻精美的四石柱三间五楼木牌坊,建于明万历四十五年,原是明朝首辅申时行祠堂前旧物,上世纪七十年代移建而来。
走进山门,一眼望见的便是笑容可掬的大肚弥勒佛,旁边石头上刻着赵孟頫所书“皆大欢喜”四字。
弥勒佛旁有座玉雕九龙壁,九条龙形态各异,造型栩栩如生。
如今的北寺塔,虽历经战火和雷电,屡次毁坏重修,但一至六层的砖结构仍是宋代原物,七层以上为明代修建。
塔身由外壁、回廊、内壁、塔心室组成,是我国两千多座楼阁式宝塔中“上系全盘,下为重楼”的代表作。
其中塔心室的砖砌斗拱与藻井等仿木装饰,结构严谨复杂又不失精致,是研究宋代小木作的珍贵实例。
非常可惜的是,塔内被乱写乱画之人涂满墙壁,与这庄严圣洁之地不甚和谐。
顺着狭窄的木楼梯攀援而上,登临古塔最高处眺望,近处苏州古城与远处新区园区高楼交相辉映,恰似苏州的双面绣,展现出古老与现代的不同风格。
古人曾有诗称赞“蔚然一塔逼云寒,绝顶登临眼界宽。浅淡湖山归杖底,参差楼阁出云端。”
如今的苏州古城区限高,新建楼房不能超过24米。站在76米的古塔远眺,湖光山色虽基本已经看不到了,但仍有诗中“绝顶登临眼界宽”的意境。
站在塔上往东望去,粉墙黛瓦包围着浓郁的绿,是一公里外的拙*园。再远处,便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和金鸡湖畔的东方之门。
塔的南面是蜿蜒曲折的人民路。贯穿苏州古城南北向的人民路以前叫卧龙街,从空中俯瞰的确像条匍匐的巨龙。
塔的西面是苏州高新区,隐约能看到远处的山峦。
塔的北面,顺着人民路一路往北,便是造型优美的苏州火车站。
站在塔边的回廊俯身下看,塔身东面,是座造型小巧四角翘檐的亭子,亭子里是座被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张士诚记功碑。
张士诚(-年)是元末义*首领,在苏州称王十一年后被朱元璋大*攻破平江城,后自缢身死。
该碑是极罕见的元代纪事石雕作品,内容是张士诚设宴款待元代伯颜的礼仪场面,由元末江南富豪沈万三为歌颂张士诚的“*绩”而置。
张士诚记功碑往东,是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十三年的不染尘观音殿,俗呼楠木观音殿。清咸丰十年,太平天国*攻占苏州,报恩寺毁于战火,但观音殿却幸免于难。
观音殿为重檐歇山造,内柱用楠木。从空中望去,飞檐翘角,殿堂西侧墙上有个大大的“佛”字。
一到深秋,观音殿前的银杏*了,秋风瑟瑟,落叶铺满殿前青砖,给千年古刹增添一抹亮色。
塔身北面是七佛殿和藏经阁,其中藏经阁也在天平天国*的战火中幸存了下来。
文化大革命期间,寺内泥塑佛像全被砸毁,木雕佛像则均被付之一炬。
年初,报恩寺开始重新修复。年,报恩寺原来的后花园改建为有着苏州特色的“梅圃”,成了苏州老百姓的休闲场所。
梅圃不大,一泓清池旁,*石假山、亭台楼榭尽显园林特色。
历经千年,北寺塔已然成了苏州城的地标,古城四面八方开阔之处,均能看到古塔身影。
就连到距北寺塔一公里的拙*园游览,一进中园,隔着水面、游廊往西望去,也能看到远处的北寺塔,似乎已与拙*园融为一体。
这便是所谓“借景”的经典之作吧。
阅尽千年沧桑的北寺塔,如今仍静静地矗立在古城边,守护着苏州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诉说着千年的历史和崭新的未来。
TIPS:
1.北寺塔年重新整修后改为免费景点,但已无法登塔。
2.到北寺塔春天可赏梅,秋天则可欣赏银杏落叶铺地的美景。
3.地铁四号线“北寺塔站”出来,便是报恩寺山门。
4.北寺塔附近有丝绸博物馆、苏州名人馆、苏州美术馆可顺道参观(免费,周一闭馆)。
请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