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层塔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千年沧桑详话双塔作家鬼谭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治疗的医院在哪里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作者简介

朱海红,山西省作协会员。在《九州诗文》《长江诗歌》《交流》《河东文学》等报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多篇(首)。出版有长篇小说《你是一朵美丽的花》。

千年沧桑话双塔

在为县里某部门编印一本书时,大家在封面图片选用上争论不休,有说用浮桥的,有说用大礼堂的,但最后还是一致同意选用了双塔的图片。一轮朝阳从东边地平线喷薄而出,绯红的霞光火焰般在天际燃烧,神采奕奕的双塔在仍显暗黑的大地上傲然屹立,如两个顶天立地的巨人,擎起一方宁静美丽的天空,伸手迎接小城第一缕晨曦。作为临猗的地标建筑,双塔古往今来无可争议,而且若要从它建成的那一天算起,那就要追溯到一千多年前了。

临猗双塔是山西现存最古老的双塔,最早创建于隋唐年间,重修于宋代,高达四十余米,东西对峙相距80米,东塔方形七级,密檐楼阁式,底有佛龛,以上为实心塔柱。西塔原方形九级,现存七级,一层有拱状券门,直通塔内,塔腹中空,有阶梯可顺时针盘旋而上,塔檐迭涩伸出,宽可令人行绕塔壁。双塔原名雁塔,据说其上雁巢甚多,*昏时大雁环飞,故称雁塔。这名字起源让人生疑,大雁一般栖息在野外水边沼泽地或芦苇荡,怎么会在人流如织的寺庙或闹市区筑巢呢?也有说叫燕塔,燕巢密布其上,清晨或*昏燕子绕飞周围,来往穿梭,唧唧啾啾,是十分寻常的景象。当然叫什么名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了这两座塔,小城的人们便有了主心骨似的。

古代哪有什么像样的高层建筑啊?一般的楼阁也就两层,三层便称得上摩天高楼了。因为楼阁多为木制,考虑到木构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局限,如果用来居住的话,肯定不会太高。即便四大名楼也不过二三十米高。古代*鹤楼“凡三层,计高9丈2尺,加铜顶7尺,共成九九之数。”折合成现在的高度,30米出头。岳阳楼高21.5米、滕王阁高27米。世俗建筑之外,大大提升古代城市天际线的,便是佛塔。因为不考虑居住,甚至不需要登临,木、石、铁等建筑材料不拘一格,层级和高度便可以大大增加。距临猗不过数十公里的安邑塔就有13层,高达86米。千百年来,随着佛教的兴盛,江南塞北都有佛塔巍然屹立,高耸入云,雄踞一方。

佛塔随佛教传入中国,原本为佛祖茔地,也就是存放和供奉舍利、佛像、佛经以及高僧埋骨的建筑。可以说佛塔既是佛祖高僧的坟茔或者纪念碑,也可以说是一座寺院甚至一座城市对外展示的形象工程。据清代编撰的《猗氏县志》记载,双塔所处的寺院唐代名为永福院,宋代改称为妙道寺,明代又称为雁塔寺。历史记载中古寺佛殿巍峨,僧人数千,乃当地名刹。一座香火鼎盛的大寺院怎么能没有佛塔呢?建一座还不足以彰显其实力,那就再建一座呗!想那佛塔建成典礼时,定是佛号声声,钟鼓齐鸣,众僧身披袈裟,顶礼膜拜。

远近乡民,万人空巷,携儿带女,皆来观瞻。话说年一天发现西塔被盗,导致塔体下陷,但虽塔基被毁,佛塔仍悬空而立,地宫被炸,银棺舍利等国宝文物并未遗失,难道是冥冥中佛祖保佑,逢凶化吉吗?在维修地宫时,发现宫碑首写着:大宋河东府猗氏县妙道寺创建安葬舍利地宫记文载:今收集得诸佛灵牙,顶骨,指骨等真身着或感应者,行色圆明,表里莹澈,于兹院西北隅以选圣地,深砌地宫,金棺银裹,以庙葬仪,严置道场,供养七昼夜,满足日僧数千人,各持香花。供养瞻礼,雨泪而葬之,仍后建砖塔一座,广交四方。高耸九层。碑底为:熙宁二年岁次己酉拾月甲午,朔玖日壬寅葬。由此可知,此塔为宋代重建,建成之日仪式隆重程度可见一斑。

佛塔建成之后,妙道寺内自是香火更旺。殿宇辉耀,佛塔雄伟,松柏参天,香烟袅袅,晨钟暮鼓,木鱼声声。四面八方的香客纷至沓来,善男信女络绎不绝,或上香许愿,或超度亡灵,或问卜求福,或心灵皈依,寺院俨然成为河东大地一处闻名遐迩的佛门圣地。而小商小贩们看到寺院烧香拜佛者多,就会在庙外摆起各式小摊赚钱,形成庙会。不难想象这里当年车马喧阗,人烟辐辏,是周边最为繁华热闹的所在。

作为当地最高建筑,多少人曾登临眺望啊!市井烟火,田园烟树,一览无余;孤峰中条,峨嵋涑水,尽收眼底。文人雅士登临,心旷神怡,免不了吟诗作赋,挥毫题赞。唐代诗人王勃在离此不远的*河边三层鹳雀楼上写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让鹳雀楼闻名天下。假如他当年登上的是临猗双塔,会不会写下“欲穷万里目,更上九层塔”呢?

被称为“皇帝骄子”的明代中丞何东序登临双塔后写下这样一首诗:“氏国何言最佛图,遥分化影到星虞。凭虚渐觉诸天近,补梵翻警绝代殊。五夜金茎露下白,一声华表鹤来朱。当年旌德知何意,试问空门雁有无?”雁塔虽无雁,但因高耸云天,自然仙气缭绕,颇多灵异。临猗双塔曾因日月交影的奇观闻名遐迩。在当地民间,双塔交影更是被披上神秘的色彩,演绎出许仙和白娘子的故事,传说这双塔便是许仙和白蛇幻化而成。白蛇、青蛇和乌龟精法海本是同门师兄妹,一起在县城西边陈范屯村外桃花庙里跟一个老神仙修炼,千年后皆修炼成人形。

白蛇和许仙在涑水河桥畔遇雨借伞发生恋情后结为夫妻,爱恋白蛇已久的法海恼羞成怒,与白蛇青蛇大战峨嵋岭上。最后法海用法器金塔钵将二蛇及许仙皆罩于钵下,形成三塔。西塔是白蛇塔,东塔是许仙塔。当年在峨眉半坡的仁寿寺还有一座六面七级的佛塔,人称青蛇塔。听说东塔的第三层中间嵌着许仙的石雕头像,面向西塔,日夜相望。许仙与白娘子的真挚爱情感动了玉帝,玉帝便命太白金星在双塔内各放一宝,让他们每年七夕相会一次。

从此,每年七夕*昏,在分处东西两边地平线上的日月同时照射下,渐次拉长的双塔之影开始在两塔中间缓缓交融,相依相偎,好似夫妻恩爱团圆。据说七夕夜深人静的时候,在塔下还可以听到许仙和白娘子会面时的窃窃私语。另外有个传说,每年正月十五,猗氏县城大闹花灯之时,从塔内会飘飘悠悠地走出两个美貌女子,一个穿白衣,一个穿青衣,在离人群不远的黑色夜空中,笑盈盈地指点观看花灯。许仙与白娘子的故事流传甚广,世人因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记载皆知白娘子被镇压在杭州西湖雷峰塔下,而不知峨嵋岭下,涑水河边妙道寺里还有个塔罩着她。不过就是个民间传说故事,像孙悟空故里一样,有必要争个明明白白吗?你的塔是实的,我的塔也不空。

晋南民间一直有着蛇崇拜,特别是那些神婆神汉总会信誓旦旦的说蛇是神灵。我小的时候,比我大三岁的姐姐因病夭折。母亲有天去万荣某个村子看神婆,听完母亲的哭诉后,神婆说这是因果报应,定是你家伤害了蛇神。后来问父亲,果然年青时候杀死过一条蛇,从此一家人对蛇敬畏有加。白蛇故事若最早从当地开始流传,定是毫不奇怪的。从双塔整体形象来说,西塔略显雄壮,东塔则显纤细,有人称之为“夫妻塔”,事实上用两个塔演绎爱情故事也更贴切些。两地的白娘子故事略有不同,临猗双塔的版本更像是西湖许仙白娘子与牛郎织女两个民间传说故事的融合版。

千余年来,战火频仍,风云变幻,高耸的双塔看到过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啊!物换星移,桑田沧海,妙道寺昔日巍峨的佛殿早已荡然无存。风雨中屹立不倒,千年坚守痴心不改,无言诉说着当年辉煌的只有显得荒凉破败的双塔。耳畔不闻晨钟暮鼓诵经声,眼前只有车水马龙人喧闹。沧桑写满了容颜,风尘弥漫了周身,年轮刻上了眉梢,但在时光的眼眸中,依然透露着睿智、豁达。在红尘的烟火中,细细聆听岁月的呢喃,默默暗数流年的悲喜,以一颗安然的心,淡看世间浮华,沉淀几多禅悟。

近年来,小城的高楼如雨后春笋冒不停,芝麻开花节节高,层数和高度不断刷新纪录。一千多年,不要说城内,就是城外几十里抬头便能看到双塔,如今百十米外怕是一楼障目,不见塔影了。但历史厚重、文化气息浓郁的双塔并不落寞和自惭,它仍然是小城的地标建筑和文化符号,无可替代。生活在这座小城,便常常会路过双塔,虽非刻意地去看,却也会尽可能短暂的驻留。有时候哪怕是瞥上一眼,便感到心灵沉静下来,空明澄澈,如拂去杂尘,回归本心。

俗话说:太平修志,盛世修塔。古代是这样,当代也是。通过修缮宝塔,可以传承文脉、彰显繁华。如今临猗双塔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了很好的修缮和保护。围绕着双塔正在修建一座主题公园,名字就是双塔公园。就像一位经历过坎坷苦难生活的老人赶上了和平富足的新时代,古老的双塔再次焕发出新的活力,而它厚重的历史文化,还等着你我追根溯源,深入挖掘。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