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层塔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思明区小学生居家音乐营养菜单二打卡 [复制链接]

1#
__

思明区小学生居家音乐营养菜单(二)

打卡闽南音乐文化“小吃”

“导游就位”

鼓浪屿趴趴走

闽南乐声声听!

同学们,相信上一期你们都精心挑选、合理搭配了丰盛的音乐营养套餐,也许吃饱喝足的你也跟我一样吧——“嗝~~~”。

你们最近最常游览的景点是不是床头山、客厅谷、衣橱洞、阳台峰、浴室巷与餐厅轩?——“哎”。

闷坏的小宝贝们,思明区的音乐老师们又来给大家出谋划策啦!这一期,他们特地邀请来一位思明小导游,将要带领大家一起前往美丽的鼓浪屿游玩。

也许你会说:“鼓浪屿我早就玩遍了,日光岩、菽庄花园、万国建筑博物馆、钢琴博物馆……都去过。”

“不”——你错啦!其实在我们这个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小岛上,还藏着一个有趣的数字地名谚语。听一听,小导游怎么念?

“一的一片瓦,二的双空弄,三的三丘田,四的四棵榕,五的五叶牌,六的六块礁,七的七星石,八的八卦楼,九的九层塔,十的十豆仔。”

咦?这些有趣的数字地名究竟在哪里呢?请看地图:

_______

哈哈,听完谚语,看完地名,是不是不禁感慨:“哇,这么有意思!”不仅如此,听说每个地名景点还为我们准备了特色的闽南传统音乐文化“小吃”。同学们可别忘了带上咱们的“闽南传统音乐文化打卡菜单”,边逛边完成打卡任务哦!还在等什么?GO!GO!GO!快让我们一同前往,一探究竟吧!

___________

第一站:一片瓦

学闽南童谣

____“

“一片瓦”是日光岩寺莲花庵的俗称,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它是一块巨岩覆盖的山洞,所以称为“一片瓦”。一起看看“一片瓦”的打卡任务吧!这站的闽南童谣短小简单,适合低年级孩子学习。

闽南童谣,是以闽南方言进行创作和传唱的儿童歌谣,是闽南歌谣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内容丰富多彩,充满童趣。

_____

第二站:双空弄

探拍胸舞

_____

在离“一片瓦”不远的地方,有一块巨大岩石,斜靠在与其相邻的一块大盘石上,成人字形造型。由此架起一座五丈见方的天然石洞,两头相通,俗称“双空弄”,在洞内可凉快了。让我们赶紧打开这一站的打卡任务吧!

_______

拍胸舞又称拍胸、打七响、打花绰、乞丐舞等,古闽越族舞蹈之遗存,被誉为“东方迪斯科”,是福建最有代表性的传统民间舞蹈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____

第三站:三丘田

品“活化石”南音

_____

离开日光岩咱们顺着小路来到海边,就到了第三站“三丘田”。早时这里有三丘田地,故名“三丘田”。现在是专门提供给外地游客们登上鼓浪屿的码头。在这里可以一览鹭江美景。打开任务卡完成第三站小任务!

南音也称“弦管”,它是起源于唐代的古汉族音乐,用闽南方言演唱的闽南传统音乐,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

__________

第四站:四棵榕

__

唱闽南童谣

鼓浪屿的老榕树可多了,“四棵榕”这里呀,原有四棵几百年树龄的老榕树,可惜几经台风摧残现在只剩下一棵了。第四站打卡任务是二星难度的闽南童谣,适合中年级孩子演唱。

_

第五站:五叶牌

赏歌仔戏

__

相传清朝的时候,美华海滩这片地方,立了五个告示牌,所以人们称为“五个牌”,闽南语就叫“五叶牌”。同学们赶紧打开此处的任务卡打卡吧!

__

歌仔戏,闽南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按照表演形式和剧场形态的不同,可分为落地扫歌仔阵、野台歌仔戏、内台歌仔戏等。歌仔戏的内容以演唱民间故事为主,一般没有固定剧本,至今仍沿袭以“戏先生”讲戏并分配角色的方式演出。

___________

第六站:六块礁

看木偶戏

_________

驻足于郑成功雕像所屹立的东南海滩,海水退去时可以看到六块形状各异的礁石露出水面,故此这里被称为“六块礁”。说到这里,咱们的行程已经过半了,同学们抓紧时间打卡吧。

______

木偶戏又称傀儡戏,是用木偶来表演故事的戏剧,源于汉,兴于唐,闽南传统艺术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偶戏是由演员在幕后操纵木制玩偶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线木偶等。

_

你也可以用卡纸等材料在家做个可爱的提线木偶哦。

第七站:七星礁

演闽南童谣

沿着乌埭路往下走,“七星石”便映入眼前,但是石头已经被毁坏了。原本这块石头啊圆咕龙咚,传说,从前天上掉下来七块陨石,而这里是最后一块,所以称之为“七星石”。现在石头只剩下一截了,实在可惜。但是石头没了,任务卡还在哦,这站学习的闽南童谣难度三星级,适合高年级孩子学习哦。

____

第八站:八卦楼

观跳鼓舞

____

“八卦楼”大家都很熟悉了。今日的“八卦楼”圆顶,白昼俯视鹭江,夜间灯光辉煌,是鼓浪屿的制高点。在这个著名的建筑里,我们又要完成什么样的打卡任务呢?来,开启你的任务卡吧!

跳鼓舞俗称花鼓弄,起于春秋,闽南地区古老的传统民俗舞蹈。表演者以鼓为主进行表演,其风格潇洒奔放,但各处表演形式不尽相同。道具主要是扁形小鼓,双边有环,套在双手,用中指拨时可使转动。其余还有木鱼、双铃、拍板、小叫、钱棍、花扇等。舞者各执道具,逗趣取乐,动作轻快,配合默契。整个舞蹈在清脆悦耳的各种击乐音响以及南音伴奏中进行。

_________

第九站:九层塔

创新童谣

__

哈,这里的“九层塔”可不是一种香料食材,而是笔山上天然形成的九块石头,拾阶而上,像塔一样,并且有九层,所以称之“九层塔”。是不是很好奇这里会有什么样的挑战呢,那就别忘了打开你的任务卡哦!

__

闽南语是中国最古老的语言之一,被称为“语言的活化石”。闽南传统音乐需要传承与弘扬,更需要创新。咱们许多同学和老师也创作了脍炙人口的闽南新童谣。比如何厝小学的老师们就一起编写了原创的闽南童谣校本教材呢。还有许多学校把南音、歌仔戏、拍胸舞等传统音乐形式加上了丰富多彩的表现方式,让更多的孩子们喜欢并传承闽南传统音乐文化。

___

第十站:十豆仔

研闽南乡音

回到美丽的海边,已是退潮之时。远处映入眼帘的是许多大小不一的礁石,就像豆子般,所以叫“十豆仔”。在今天的最后这个景点,让我们一起打卡终极任务吧。

闽南传统音乐种类还有很多,高年级的孩子们可以查阅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了解闽南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一期的旅行就告一段落了,相信在小导游的带领之下,同学们完成了所有景点的打卡,还学习到了许多闽南传统音乐文化的小常识吧!希望你们在家可以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进一步了解闽南传统音乐。宅在家和家人一起品一品、学一学、唱一唱、跳一跳。

同学们,你们瞧!鼓浪屿数字路名正在给武汉数字路名加油呢!

一片瓦对一元路,双空弄看二耀路,

三丘田见三阳路,四棵榕望四维路,

五叶牌牵五马路,六块礁抱六和路,

七星石想七里庙,八卦楼思八大家,

九层塔念九女敦,十豆仔赞十里铺,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让我们一起欣赏由厦门闽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胡明宜爷爷创作的,民立小学施文轩表演的《你我拢知》。共同期待病*早日掠去刣!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编辑:郑岚、杨璐、杨彤、康夏雨、郑雅惠、王绿茵、方盈、周婉芳、

虞佳鸿、陈玲茜、周雪梅、何珍、栾天虹

数字地名童谣朗诵:李正中南音微课:吴宝雅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