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中的山水人情、芳草春心
楚辭中的植物: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爲佩
农历五月
蛙声、麦香、青梅、艾草、菖蒲、粽子、石榴花
红楼花木志
黛玉喜爱木芙蓉签
沈从文《边城》的虎耳草
《诗经》里的花草木植
木心
童年,擱置在杜鵑花開的季節
周瘦鹃:花木的神话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上有草,下有木,人在草木间
春天里的一草一木皆是良药
元亨
春到人间草木知
最早植物志——图本《南方草木状》
诗经植物蒹葭的秘密
最美《诗经》植物手绘
英国植物学家拍下的年成都
情愫盛綻在枝頭:古典文學植物的真面目
感時花濺淚:植物的文學意境
植物与我
老鸦瓣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楚辞·离骚》
香草美人,英雄愁绪,无不是人与自然的缠绵。
战国时代,楚人屈原以辞赋表现楚地的方言声韵、人情风物。一时间,楚地(今湖南、湖北一代)之歌风行以极,人们“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香草香木是《楚辞》中的主角,秋兰、兰芷、杜衡、蕙、杜若、荷,申椒、菌桂、薛荔、葛、辛夷。山川草木,被辞人用来表情寓志,比兴托物。
在“示单花语”看来,《楚辞》简直就是东方植物美学的集大成者。
值得想一想的是,屈原、宋玉,以及受《楚辞》影响至深的汉赋大家,他们并不是植物学家,何以对名目繁多的植物有着如此丰富、细腻的了解、感知?
大约是常相伴兮,长相知。
相比今人,古人对自然万物中之草木有着深深的敬畏、崇拜。日常生活,草木为伴。人们相信草木具有祀神悦神、驱邪祛*、治病健身的神奇力量。古代楚地是巫人聚居之地,植物文化与巫文化有着天然关联。祝辞咒语和植物药物正是巫师的两种工具。在一些仪式中,“浴兰汤兮沐芳”,就是说要用兰、蕙、芷…这些地草洁身,熏烧香草木以示虔诚,接着用“椒酒”、“桂朵”、“精米”…迎神、悦神。
今天《楚辞》中的植物有的已经消失,有的换作他名,依然陪伴着我们。它们或陌生,或熟悉,或久违。
兰
秋兰兮麋芜
罗生兮堂下
——《九歌?少司命》
《楚辞》中“兰”的出现频率极高,不同的兰指代不同的香草,即有现今的兰花,也有石斛、佩兰、木兰、零陵等多种植物。
兰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九歌?云中君》
春兰兮秋鞠,长无绝兮终古
《九歌?礼*》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九歌?湘夫人》
椒
步余马于兰皋兮
驰椒丘且焉止息
——《离骚》
椒,即今日之花椒。在当时,它是珍贵之物,是人与神沟通的祭品,亦是王公贵族专属的顶级香料,更有定情信物之使命。以椒喻己,足显珍贵。
椒
巫咸将夕降兮,怀椒糈而要之
《离骚》
惟佳人之独怀兮,折若椒以自处
《九章?悲回风》
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九章?东皇太一》
蕙
既滋兰兮九畹
又树蕙之百亩
——《离骚》
蕙为何物,众说纷坛。一说是蕙兰,兰花的一种;一说是零陵香,但最接近的说法应是罗勒。《本草演绎》记载,古时妇女以九层塔浸油润发,谓其“香无以加”。
蕙
檮木兰以矫蕙兮,糳申椒以为粮
《九章?惜诵》
菌阁兮蕙楼,观道兮从横
《九怀?匡机》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々
《七谏?沉江》
芷
兰芷变而不芳兮
荃蕙化而为茅
——《离骚》
芷,又名茝、菀、药,今称为白芷,唐代陆龟蒙《采药赋》序写道:“葯,白芷也。香草美人得此比之。”
芷
联蕙芷以为佩兮,过鲍肆而失香
《七谏?沉江》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离骚》
菀蘼芜与菌若兮,渐槀於洿渎
《九叹?怨思》
桂
结桂枝兮延伫
羌愈思兮愁人
——《九歌?大司命》
《楚辞》中的桂,指的并非是桂花,而是肉桂,也就是产桂皮这味香料的树。肉桂芳香浓郁,以示人之高尚贞烈。
桂
椒桂罗以颠覆兮,有竭信而归诚
《九叹?逢纷》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九歌?湘夫人》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离骚》
荪
夫人自有兮美子
荪何以兮愁苦
——《九歌?少司命》
荪,与“荃”是同一物种,都指菖蒲。菖蒲耐苦寒、安淡泊,居“四雅”之首,在尧舜时期已受到人们尊崇,故而荪与荃在诗中皆指代君主。
荪
何*药之謇謇兮,愿荪美之可完
《九章?抽思》
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
《九歌?湘君》
荃不揆余之中情兮,反信谗以齌怒
《离骚》
江离
扈江离与辟芷兮
纫秋兰以为佩
——《离骚》
江离,亦作江蓠,古称蘼芜,即今天的川芎。川芎在古时是一种香草,清代龚自珍《秋夜花游》有诗:海棠与江蓠,同艳异今古。
江
离
播江离与滋菊兮,愿春日以为糗芳
《九章?惜诵》
怀芬香而挟蕙兮,佩江离之菲菲
《九叹?惜贤》
江离兮遗捐,辛夷兮挤臧
《九怀?尊嘉》
木兰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
夕餐秋菊之落英
——《离骚》
木兰又称辛夷,古人称它“其香如兰,其花如莲”。木兰花形阿娜妩媚,又在初春寒时开放、姿态凛然,是古人心中高洁、典雅的象征。
木
兰
檮木兰以矫蕙兮,糳申椒以为粮
《九章?惜诵》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离骚》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
《九歌?山*》
薜荔
搴薜荔于山野兮
采捻支于中洲
——《九叹?惜贤》
薜荔,对今天的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就是做凉粉的原料。屈原对薜荔看来是很喜欢的,多次以它为衣为裳,大约是取它纵横经纬之蔓生姿态。
薜荔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九歌?山*》
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九歌?湘君》
罔薛荔兮为帷,擗蕙榜兮既张
《九歌?湘夫人》
杜衡
芷芷葺兮荷屋
缭之兮杜衡
——《九歌?湘夫人》
关于杜衡,就是今天细辛属下的马蹄香。有些地方说杜衡就是杜若,其实不是的,虽然诗中有很多同一植物不同名称,但在同一篇章中名字是统一的,不可能既用杜衡又用杜若,因而它们是不同的植物。
杜衡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
《离骚》
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九歌?山*》
杜若
山中人兮芳杜若
饮石泉兮荫松柏
——《九歌?山*》
杜若何物,竟可与兰并肩?现今的杜若,花小色白,并非当时所指,诗中杜若应是高良姜。《本草图经》记载:叶似姜,花赤色。高良姜花姿秀丽,堪比兰花之美,也只有这样的花,才能与兰共比肩。
杜若
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
《九歌?湘君》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九歌?湘夫人》
芙蓉
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
——《离骚》
芙蓉,即荷花,在古时有三个名字:未开放时称荷,半开称菡萏,全开称芙蓉。有人说“搴芙蓉兮木末”指的是木芙蓉,其实应当是荷花,薜荔不在水中,芙蓉不在木梢,这便是屈原的求而不得。
芙蓉
因芙蓉而为媒兮,惮褰裳而濡足
《九章?思美人》
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九歌?湘君》
扶桑
饮余马于咸池兮
总余辔乎扶桑
——《离骚》
扶桑就是现在的朱槿,在古代,甘青地区称若木,陕称空桑,晋称榆,豫称建木,齐称扶桑。扶桑是一个带有神化色彩的名字,原指地名,即太阳居住的地方,扶桑既是日出其间的东方神木。
扶桑
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
《九歌?东君》
宿莽
朝搴阰之木兰兮
夕揽洲之宿莽
——《离骚》
宿莽,今多解为紫苏,也有说是卷施或水莽草,不一而足。但想来卷施不过默默野草、水莽草则有剧*,想来屈原也不太会为自己冠上*草或野草之名吧。
宿莽
揽大薄之芳茝兮,搴长洲之宿莽
《九章?思美人》
留夷
畦留夷与揭车兮
杂杜衡与芳芷
——《离骚》
留夷,又作“流夷”,是一种香草,也有人说“留夷”就是芍药。《汉书·司马相如传》:“糅以蘼芜,杂以留夷”。
留夷
《楚辞》之美,意在高洁,香草花木亦殊胜。字里行间虽些许晦涩,读来却馥郁扑面。
只是,个人而言,虽钦佩《楚辞》词藻华丽,却并不喜屈原词赋,无他,香草美人尽揽于身,似是有些拧巴了。
而后世之人,也不免唏嘘其最终,还是逃不过“草木零落,美人迟暮”。
《楚辞》中的那些植物
佩兰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楚辞·九歌·云中君》
佩兰,即《诗经》里的“茴”,《毛诗传》和《楚辞》里的“兰”,《神农本草经》里的“兰草”,菊科,与兰花无关。
其名源自《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楚辞》里列之为香草。《本草纲目》曰:“兰可佩,可浴,可纫。”这充分说明佩兰和日常生活的关系。
屈子芳菲,身佩香茅兰草,特立独行于楚天之下,也只有他的美德能配此殊卉。
木樨(桂树)
桂树列兮纷敷,吐紫华兮布条。
——《楚辞·九思·守志》
木樨,即桂树,木樨科,《楚辞》里列之为香木,广植于庭院及古刹。
桂树因其叶脉如圭而称“桂”,因其纹理如犀而叫“木樨”,因月宫里吴刚伐桂而名“月桂”。三个名字,都有其渊源。
传说广寒宫里吴刚伐桂,有如西西弗斯推石头,桂树随砍随合。如此惩罚,桂树却年年岁岁,为地面上喜欢这个传说的人们常开不败。
桂花品种繁多,不浓艳,不雕琢,不矜夸,孤俏素洁,淡雅娴静。用桂花制作的桂花汤圆、桂花年糕、桂花酒、桂花鸭等,都是日常的吃食。
菊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楚辞·离骚》
菊,菊科。最早菊花叫作*花,种植只作药用,以后才逐渐培育出各种观赏菊种。从宋代开始出现一年一度的菊花会,清代以后有了门窗贴菊、头上簪菊,以解凶秽、招吉祥的习俗。
扶桑(朱瑾)
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楚辞·离骚》
扶桑,又名朱瑾,锦葵科,叶如桑而非桑,其花大色艳,花期终年不绝。
古时,扶桑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甘青地区称若木,陕称空桑,晋称榆,豫称建木,齐称扶桑。上古,扶桑已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象征,代表中国先民的宇宙观。扶桑被视为宇宙树,通往天庭的“天梯”。
木兰(白玉兰)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楚辞·离骚》
木兰,木兰科,又名白玉兰、玉堂春、望春花。其木质坚韧,肌理细腻;花朵硕大,白色为多。
就开花的气势和不顾一切的恣肆,玉兰堪称大气霸道,莫不是占尽满庭芳。古人常在厅前院后栽种玉兰,厅堂直接唤作“玉兰堂”,亦在庭院路边、草坪角隅、亭台前后或漏窗内外、洞门两旁等处孤植、对植、丛植。
荪(菖蒲)
夫人自有兮美子,荪何以兮愁苦。
——《楚辞·九歌·少司命》
荪,即蒲,天南星科,古又名“荃”,今名菖蒲。其植株有香味,故《楚辞》列之为香草类。但在历史上蒲并非特指菖蒲,还有一种蒲柳也简称蒲,又名水杨,多种植于河边及住宅周围。
传说钟馗是用菖蒲剑来捉*的,因为菖蒲乃天中五瑞之首,象征祛除不祥的宝剑,其叶片呈剑型,所以方士称它为“水剑”,后来这一称谓被引申为“蒲剑”,民间认为它可以斩千邪。
除了祭祀、辟邪,蒲草在日常生活中也被广泛应用。
橘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楚辞·九章·橘颂》
橘,芸香科。古诗文里的“柑橘”,是柚、柑、橘、橙等柑橘属水果的总称,均属南方果品。
中国人视橘为吉祥物,语音上“橘”与“吉”音近,所以以橘喻吉。
柑和橘这两个名称的使用历来混乱,实则两者是不同的果树,果皮橙红易剥者为橘。
英国还有个“柑橘文学奖”,是专为全世界女性作家设立的文学大奖。
蒺藜
江离弃于穷巷兮,蒺藜蔓乎东厢。
——《楚辞·七谏·怨思》
蒺藜,蒺藜科,蔓状草本,生于荒地。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植物,《楚辞》称之为“恶木”,用以喻小人。
蒺藜的叶子似乎会害羞,贴地生长,成熟之后像土地的颜色,难以辨别。蒺藜果实的形象,也是传说中的江湖暗器“蒺藜子”的来源。
种桃李者得其实,种蒺藜者得其刺,这多是已走入局中的人自责的叹息。
选自:《一个人的草木诗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