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层塔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颐和园着火,乾隆我要坐不住了 [复制链接]

1#
吃喝玩乐最北京

北京好吃好玩分享

近日,颐和园万寿山阙毕台附近走水了,看照片动静挺大,不过听说没有伤亡,损失也不大。

一看这新闻我就想起一人来,谁呢,乾隆。

乾隆绝对是明清两代皇帝里的头号消防员、灭火急先锋。当年他为了哄皇太后高兴而兴建清漪园(就是颐和园)的时候,想效仿江南景观,在万寿山前坡上修建一个大报恩延寿寺,再仿照明成祖朱棣他老妈的大报恩寺塔来建一座九层佛塔。

然后这事儿没成。

颐和园万寿山

佛塔从乾隆十五年开始建造,慢工出细活儿,吭哧吭哧建了五年,到乾隆二十年,乾隆一巡视,嚯,塔建到第五层了!于是提笔作诗一首,注曰:“山前建延寿塔,今至第五层,已高出山顶矣。”

又过了两年,塔建到第八层了,乾隆又很高兴地在《万寿山即景》诗注中写道:“时构塔已至第八层,尚未毕工。"

然后就没然后了。

一顿雷击下来,咔嚓,塔没了,46万余两白银连个响儿都没听见就烧干净了。

后来有管事儿的大臣奏议,劝乾隆,您就拉倒吧,“京城西北隅不宜高建窣堵(佛塔)”。

样式雷为佛香阁做的立样

乾隆搞消防工作经验多,本来就是不死心想弄个九层塔,这下塔没了,他也踏实了,于是接受大臣的建议,采纳了“样式雷”的设计方案,放弃九层佛塔的设计,改为三层防雷佛楼。

这事儿给乾隆留下了比较严重的阴影,所以万寿山山顶上修建的众香界琉璃牌楼和无梁殿智慧海,后来全都是用非燃材料建造的。咸丰十年(年)英法联*入侵北京的时候,放火焚烧圆明园和清漪园,许多木质结构的建筑皆被毁于大火,就那个琉璃牌楼、琉璃塔、无梁殿智慧海幸存。

要是知道颐和园又着了,而且就在万寿山底下,乾隆可能得气得从裕陵爬出来。

咱捎带手再说说过去北京怎么消防。

这过去没有《消防法》,但《元史·刑法志》、《大明律》和《大清律》中都颁布过有关“防火”的相应条款。

比如这个《元史·刑法志》就规定:“诸城郭之民,邻甲相保,门置水瓮,积水常盈”,“大风时作(有火灾),则传呼以徇(传播号令)于路。凡救火之具不备者,罪之!”

元代北京城不仅对防火、灭火有细致的规定,对火灾肇事者也有详细的处罚标准,对失火者可以处杖刑、棍责、笤刑等,纵火者那就更别提了,如有必要可以处斩。见火不救或贻误时机的,也要与“纵火同罪”。

报火警用的铜钟

《大明会典》里头也有规定:“若放火故烧官民房屋及公廨仓库、系官积聚之物者,皆斩。”

明代京城实行宵禁,当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防火。夜禁之后,不仅不许上街,掌灯夜作、燃放烟花也都被禁止。您看这“禁放烟花炮竹”的规则,它也算是历史悠久了吧……

到了清朝,《大清律》有关火灾的条款与明朝大致相同,但就多了一条:纵火烧自家房屋者要打四十大板。咱也是不懂这烧自己房子的是什么操作,总不能是骗保险吧?

光靠老百姓自觉还不够,国家也得有专业消防队。明代的时候,皇宫防火由禁卫*兼管,京城火盗事宜则由五城兵马指挥司负责。当时北京设有“红铺”处,每铺有火丁官*10人,这就算是早期消防员了。

清代的康熙皇帝提出“分班轮值”措施,在东华门、西华门外,设立防火侍卫亲*,专门防火和救火,称为“防火步*”,以唧筒灭火。

唧筒也叫水龙,是一种靠人力吸水喷水的灭火器具,其实就差不多是一个大型滋水枪。“防火步*”还得在紫禁城外筒子河边儿进行消防演习:先在河边点上一堆火,然后众*士依次从护城河里吸水,射向火堆,讲究的是“快、准、稳”,一步到位,分秒必争。

据说康熙年间有一回,正阳门外大火,这正阳门可离紫禁城近的很,康熙是经过事儿的,前阵子太和殿才刚让太监失手给烧了,眼看正阳门这火要往大清门走,他能不急吗?于是康熙直接御驾亲征,登上正阳门箭楼,手执龙旗,现场指挥,调了一百来号“防火步*”带着灭火唧筒赶到火场,这才控制了火势。

到了乾隆年间,正阳门外大街这一片儿商区商铺越来越多,都是木质结构,挤压道路,一着火就能火烧连营。乾隆四十二年,鲜鱼口大街起火,两边席棚草房全部焚毁。火灾之后,刑部官员曾奏请乾隆下旨将街面被毁房屋清理掉,拆除违建,保障道路畅通。

乾隆呢,可能是觉得小老百姓做生意不容易,就没批准,反而允许商铺原地重建,有了御旨,私搭乱建也成了合法建筑了,于是正阳门大街就留下了这么个火灾隐患。

到了清末,正阳门大街的火灾隐患威胁越来越大,商家自己也怕出事儿,索性自己集资组建了民间消防队,一般叫做水会或者水局。

设于同治十三年()的同善水局

在正阳门大街举旗巡逻

光绪年间,北京的这种民间水会已达到15家,灭火队员有余人,每天在京城较为繁华的商业街巡逻,一旦发现火情,立刻鸣锣报警、扑救。

后来光绪十四年(年),紫禁城里的贞度门突然起火,延烧至太和门。全宫里的官员兵丁全力出动,也没控制住。最后慈禧没辙了,传旨让全城15家水会都进宫灭火。这多个水会队员经东华门、西华门进入紫禁城,终于将大火迅速扑灭。

京城这些水会一直运转到了清末民初,在京师警察厅设置了真的消防队后才逐渐解散停废。官办消防队是有原因的,庚子年拳乱,大栅栏、珠宝市、煤市街、观音寺、杨梅竹斜街、廊坊头条二条三条、西河沿、前门楼子、东西荷包巷、前门西大街等京师最繁华商业区四千馀间铺面全让拳民给烧了,这损失实在太大,等第二年慈禧与光绪回宫之后,就立即着手建立了现代警察消防制度,算是迈出了整个中国消防现代化的第一步。

民国五年(年),为监视京城火情,京师警察厅在京城建了5座配有电话的警钟台(俗称望火楼、观火台),分别设在了西长安街牌楼、东四牌楼、西四牌楼、榄杆市、宣武门外五道庙这几个地点附近。望火楼高约20米,顶端是一间小木屋,外涂红漆。每年春、秋、冬三季北京最容易失火,所以这三个季节每天有警察在上面值守。一旦发现灾情,要立即击钟报警,同时通过电话报告消防科。年前后,这些望火楼相继拆除,如今已鲜为人知。

从康熙登城楼救前门大街,到百姓进宫救紫禁城,再到北京城差点给烧个底儿掉,逼出了现代化消防,这个过程,大概也算是北京城一个时代的历史写照了吧。

来源:转自正阳书局砖读空间

编辑小早最新身边事/突发事件/爆料投稿/授权加好友

看点推荐▼

→太幸运!北京的这几个区将迎来重大变化!

→北京一对夫妇冒充警察诈骗近30万元被刑拘

→东三环京广桥辅路又塌陷,多条公交线受影响

→地铁四号线一空调冒烟,现场烟雾弥漫

→北京灌肠儿——即便没有肉,也敢理直气壮地叫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