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层塔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甘华绳追寻真正的自由让创作回归自然
TUhjnbcbe - 2024/12/16 19:35:00

本文转自:南宁晚报

甘华绳在创作新画

■本报记者李宗文文/图


  甘华绳(亦称康妮)早年求学时,在河西走廊的戈壁沙漠上,有一瞬间想流泪,她感慨人只是世间一颗尘埃而已;走在荒漠汉长城里,她真正感觉到地老天未荒。她一边感触,一边画画,于是就有了这些年不断呈现给大家的作品。


  陈丹青说:“艺术家是最狂的、最自得其乐的一种动物。”他们沉浸在自己的韵律中,享受着将内心表达出来的喜悦。


  绘画是一种态度,明澈的态度,敢于公然把自己亮出来的态度。从农家女到画家,甘华绳说自己画画的路子很野,但内心越来越宁静充盈。一个艺术家先要有粗犷的生命、野蛮的生长,然后变成有精神的人。


  

家庭贫穷放弃学美术怀揣梦想重拾画笔


  甘华绳年生于南宁隆安县一户农村家庭。她从小在农民家庭里长大,但这不阻碍她有一颗热爱画画的心。从小她就喜欢用画笔、用鲜艳的色彩来记录自己的生活和家乡的美景。甘华绳回忆,童年的她就显现出了在绘画方面的天赋。当时她画过一幅她和父亲并肩坐在田野里一同欣赏丰收稻田的画。画中虽然只画了父女俩的背影,但是表现出甘华绳对父亲深厚的感情。


  高考那年,虽然甘华绳想报考艺术,但是要到南宁学习素描。对当时的她来说,那是一大笔开支,因为家在农村,家里很贫穷,所以她放弃了学美术。


  工作后,一次,她到花鸟市场闲逛,看到一个画室里的画师正在画油画,被深深地吸引,觉得油画实在太美了。于是,她开始跟着画师学画画。经过学习和自己不懈努力,甘华绳在油画上如鱼得水。她笑称,自己学画画其实算是半路出家,路子很野。但这种“野”对她而言,其实是画风上特别追求的自由的意境。在她看来,创作中不拘泥章法,随性自由,对于一个画家来说太重要了。


  

命运垂青举办个展游学经历开阔眼界


  一边探索一边创作,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砺,甘华绳积累了一定量的作品。年,30岁的她在南宁市东盟榜样艺术馆举办了个人画展,广西卫视连续为画展报道了3天。甘华绳至今回忆起这事依然不免激动和自豪,觉得命运对于一个画坛新人是如此垂青。


  在甘华绳看来更幸运的事情接踵而至。她的美术天赋被广西美协主席看见了,便推荐她去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进修。于是,年,甘华绳去到北京,进入首都师范大学美术院段正渠油画高研班,正式拉开她系统专业学习绘画艺术的帷幕。


  段正渠不仅是当代知名的美术教育家,还是一名独持己见独具特色的画家。他鼓励学生多走出去,在山川古迹中寻找创作灵感。年至年,甘华绳在北京进修期间,通过游学,先后去了河西走廊敦煌、山西云冈石窟、陕西、龙门石窟等地,实地考察了中国的风土人情。学习画画期间,她艺术考察游历了日本、西班牙、意大利、法国、德国等国家,教堂里的壁画给了她强烈的震撼,其间,她也观摩学习了米开朗基罗、乔托等意大利中世纪画家的作品。而到东南亚等地采风,则是从越南开始由北向南,一路到了柬埔寨金边、吴哥窟等地。这些游历对她今后的创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海边归来绿城续梦重返画室初心未变


  年,甘华绳去到防城港,并在海边经营涂白艺术馆,把美术和民宿相结合。“涂白”这个名字是有深意的,她说:“画画应讲究留白,同时我也喜欢白色,白色是至高无上的纯洁。”虽然,仅仅一年后,由于各种原因,海边涂白艺术馆的事业最终搁浅,但是这段人生无疑给她留下了太多美好的记忆:在沙滩边画画,碧海蓝天,浑然一色,在这样的美景里做自己喜欢的事,人生有时候不过如此。


  年,她重新收拾初心,再度启动美术创作,正式开始画佛像。甘华绳又回到了10年前在南宁开的画室。地方还是老地方,但物是人非。甘华绳的心态更成熟,见识也大大增长了。她说,最初是被佛的微笑吸引的,把佛微笑的美展现在世人面前也是她画佛像的初心。她认为西方有蒙娜丽莎的微笑,而我们东方有佛的微笑,并且这个微笑比西方的蒙娜丽莎还要早多年。佛的微笑穿越了千年历史,历经岁月的洗礼和摧残,还是笑得这么美,这么从容而淡定,值得去画。


  

临摹历代经典壁画丹青自有哲学意味


  甘华绳的不少作品充满了哲理。她展示一幅名叫《苦海》的作品,说,在创作中,她想起了鱼和水之间的对话。鱼对水说:“你看不见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中。”水对鱼说:“我能感受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中。”在她的理解里,鱼和水的对话,也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万物生灵也可以被艺术家赋予丰富的情感。画家可以通过画笔展现万物之间的哲学。


  细心观察,会发现甘华绳画的佛像往往都是残损的。这正是她临摹历代经典壁画后得到的收获之一。她认为,残存的像只是历史的表象,通过这些画去寻找鲜活的生灵,去寻找历史的真相和意义。于是,她除了精心专注于创作自己独具风格的油画作品,还以一种敬畏经典艺术的精神,临摹中国历代石窟壁画和彩塑。在临摹经典的过程中,她注意壁画中人物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细节,注意色彩的脱落变化,注意彩塑的残缺不全。她临摹的作品涉及汉、晋、唐、宋、元等历代的名家名作,整个过程难度极大。她在细心揣摩名家的创作心理时,在创作中也融入了个人感悟,包括个人对色彩的理解运用。正是因为注入了个人对历史的理解和深厚的情怀,使得她的画作显得格外灵动鲜活。


  甘华绳之前一直到处奔波,就是为追寻心中那份真正的自由,现在的她脚步逐渐放慢,创作也愈发回归心灵回归自然,从而找到心中的留白。从事着自己热爱的绘画事业,随性健康地活着,对她来说已经非常欣慰和满足了。


  ■记者后记


  

穿越世界画出最美的色彩


  年3月中旬,也就是寒假过后开学不久,在导师段正渠的带领下,甘华绳和班里30多个同学,在兰州火车站集结。坐火车穿过丝绸之路经过的河西走廊到敦煌艺术考察。3月的敦煌,风沙交集很是寒冷。初到敦煌,站在窄小的石栈道上,甘华绳望着巍峨的九层塔,看着密密麻麻的石窟洞,不禁感想,一个人要修炼千年,才能到这里——敦煌吧!


  “莫高千窟列鸣沙,崖壁纷披五色霞。胡杨翠荫阁道外,九层楼接日光华。”甘华绳一边读着当代诗人邱登成的诗,一边被敦煌和大漠尽头的风月感染。她感触丝路上的一眼千年,感动于大千世界尽绘其间。敦煌个洞窟,5万平方米壁画,尊彩塑,10余座历代木构建筑,历经前秦、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西夏、元朝等历代的兴建,规模巨大令人惊叹。多少古人孜孜不倦地探索和追求,才有如此艺术结晶。她决定用画笔慢慢去揣摩这段历史。


  看了敦煌石窟和壁画,还有一程就是参观常书鸿故居。常书鸿从法国归国就是为了来守护敦煌。当时敦煌的艰苦环境,可以映照出他的精神和毅力之光,而这光芒是多么伟大而坚定。甘华绳说,苦也是一种幸福。所以,现在画的古壁画彩塑的再创作,是一条很艰难的路子,但,这是画家灵魂里的艺术追求,能画自己想画的,这也是一种艺术成就。一辈子能有一件自己终生不渝的坚守和爱好,那是一件真正浪漫的事。


  她还喜欢那些石窟彩塑壁画中佛的微笑。她感慨:“如果我的肉身有一天不见了,那么我也会留下一个微笑在人间吗?”那微笑似一道光,照亮历史轮回中的阴暗时刻,照亮了膜拜者失意的心。历经千年的微笑依旧动人而传神,那笑是暖、是爱、是希望,是对人间疾苦的温柔抚慰,是绝望失意者心中圣洁的光。拈花微笑,涤荡了世间种种烦恼。那微笑像是在倾诉着什么,又似一种无形的风,吹拂心灵。


  如今,甘华绳每天都会到自己的画室工作,每天画上几个小时是必修课。当然,家乡是她绕不过去的素材,那里有她童年和青春的印记。静静流淌的右江,成熟后成串的芭蕉都成为她创作的对象。从佛教艺术的源头印度,到欧美日各大顶尖博物馆的精品收藏;从祁连雪山到江南水乡,从黄河峡谷到西南边陲,穿过草原和荒漠,穿越历史,画出最美的画面。

1
查看完整版本: 甘华绳追寻真正的自由让创作回归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