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在《乡土中国》的开篇,费孝通先生这样写道。
这句话的外延是:从乡土中可以读懂中国。
乡村的乡也是家乡的乡,可对很多人来说,「回不去的是家乡」。
乡村的高频关联词,往往也是「空心」「凋敝」「沉沦」。
「乡土中国」的流行还是一面双向玻璃,消解着城乡之间的隔膜,将完成脱贫攻坚战、迈入乡村振兴时代的新农村的红红火火的日子,告诉更多的人。
01.新周刊曾将乡村短视频分为六种:分享屠龙技;热梗挖掘机;没才也是艺;土味剧场迷;创业进行曲;正能量传奇。
这些乡村镜相,多少有些迎合猎奇心的「底层土味物语」味道。
如今,比起「城市凝视」下自我客体化的村味视频,更受追捧的,是许多「天然去雕饰」的村播内容。
它们展示的,是秀美山川、独特风俗,是喂猪逗狗、砍柴生火,是斑驳的红砖房子、掉漆的柜子,是渔夫的赶海、菜农的种菜,是乡村大集,是人间烟火气……
本质上,这些就是大美乡土中国的一个个剖面。
透过这些剖面,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地域特色鲜明的风俗,看到许多别致的农家院落,看到闾里乡间的淳朴民风,看到熟人社会里的邻里互助……
▲浙江丽水横樟村,古村落景象。
这些大山里的美景美食美物,会不时「冒」出来,向人们的探知欲招手,撩拨着人们的心弦。
「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由此而来的,就是「乡村游」的蔚为风行。
旅游目的地选项栏里,不再只是国内外的著名景区,还有小桥流水人家;美食攻略里,不光写着「咖喱肉骨茶印尼九层塔」,还写着各种农家特色美食……已成为不少人当下的旅游新趋向。
说是去旅游,不如说是去感受——感受乡间山水人情之美,感受乡土文化之韵。「乡村游」成热潮,以往那些「房前屋后」的琐事现在取代了盛况与辉煌,获得了新的大众魅力。
它们不同于那些寓于标语、口号中的宏大叙事,所做的就是通过声色光影的生活化、场景化再现,让乡村意象「活」过来,让乡土文化魅力复现。
▲浙江丽水横樟村,传统建筑群古朴自然。
得看到,很多乡村物象的另一面都是文化符号。这些文化符号往往是先「入目入耳」,再「入脑入心」——人们的「旅游凝视」会通过联想与共情,将符号进行情感转化。
看到云南元阳的梯田,经常会想到美丽图卷;看到江南的小桥流水,经常会想到柔媚少女;看到一蓑烟雨,经常会想到山河故人……这会撩拨人们的乡愁,也激发人们的向往。
02.「乡村游」热了,很多村庄火了——这本就是个正向循环.
新疆布尔津禾木村、安徽*山宏村、四川凉山悬崖村、黑龙江漠河北极村和四川甘孜下则通村,位列最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