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层塔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罗依尔艺术脱口秀粉丝培养记
TUhjnbcbe - 2023/2/10 8:40:00
白癜风专科医院怎么走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guides.html

扩展阅读:雅昌艺术网关于“以冒用雅昌名义骗取艺术品等犯罪行为”的声明

01:50

4月7日下午两点,罗依尔在中华艺术宫有一场主题为“英国国家美术馆还能这样看”的艺术脱口秀,开场前半小时观众席已上座三分之一,志愿者王阿姨对着正进门的观众说,“每次来听这位老师的人都很多。”而在前几天,上海博物馆和刘海粟美术馆的演出,观众上座率也是如此。

“艺术脱口秀”创始人罗依尔

观众陆续进场时,罗依尔其实早已在后台准备PPT。作为“艺术脱口秀”创始人,3年多时间里他已完成了多场脱口秀,除了担任上海博物馆年度“新艺术”课程讲师,中华艺术宫、刘海粟美术馆、昊美术馆、宝龙美术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长江剧院等上海各大热门文化场所都有他的身影,所以罗依尔真的很忙,用他的话来说:不是去现场的路上,就是正在制作PPT中。

从小到大,总是皮鞋、三件套的罗依尔

小时候吹小号、考级、比赛、演出都需要正装,罗依尔便有了穿皮鞋、西装三件套的习惯,金牛座的保守也让他喜欢标准,在大多数方面害怕改变。也许平时压抑多了,登台演讲反倒成为了他的平衡点。

“艺术脱口秀”刚创立时,大家知道艺术是什么,也懂脱口秀的样子,当观众问两者结合是什么时,罗依尔一般不会过多解释,而是先让他来听一场。

长江剧院演出结束后,罗依尔与观众合影

因为并不是演技科班出身,没有天赋能靠独特经历和个人魅力逗笑所有人,所以PPT和干货量是罗依尔讲座的支撑点。制作一期主题脱口秀,罗依尔基本会在几个星期内将能买到的相关书单和纪录片全部看完,最终产出几百页PPT和90分钟讲稿。他认为,将内心的沉浸、压抑全部在台上释放出来,能够得到大家的反馈和互动,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

为什么开始“艺术脱口秀”?

为什么创办“艺术脱口秀”,得从一段“神操作”讲起。

长江剧院,罗依尔演出现场

你们眼中这位“痴迷艺术的男子”,年少轻狂时并不太懂得“资源利用”。母亲是上海师范大学艺术史教授,但罗依尔本科选择学习法语。母亲想与儿子聊聊艺术那些事,罗依尔却很叛逆,从来没用心听过母亲的课。好不容易在法国读硕士学了策展,与母亲有共同语言了,但在法国三年却兼任起了日本综艺字幕组组长。

罗依尔在上海协和双语学校演讲

这段“神操作”之后,罗依尔通晓法语、英语、日语,熟知观众间的套路和对幽默的把握,为“艺术脱口秀”诞生奠定了基础。不过直到今天,罗依尔回想起来还是觉得,从小对艺术耳濡目染的环境给他带来的影响是最大的。

要说“把讲座做成好玩的形式”这颗种子最早种在罗依尔心里,得追溯到年。当时轰动一时的“法国印象派油画”分别在北京、上海举办,上海美术馆展出时举办了一系列讲座,罗依尔基本都会报名,并后期根据录音再整理出知识点,还会另外去查找讲座中提到的作品,这样的过程“太累了”。当时罗依尔就想能不能有一个讲座,通俗解读知识点,有配图还能穿插视频、配乐、段子,让大家从头听到尾就像看电影一样。

中华艺术宫,罗依尔艺术脱口秀现场

从法国学成归来后,罗依尔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中华艺术宫国际部,接触的第一个展览是年中华艺术宫开馆试展的“来自世界的祝贺”国际美术珍品展。第二年因为法语优势,罗依尔有机会参与巴黎奥赛博物馆珍藏展“米勒·库尔贝和法国自然主义”的布展。罗依尔觉得,“策展就相当于电影剧本,都是一种表达方式。观众能看到你的脑洞是不是有趣,展厅故事线是不是吸引人。”

几年前,新媒体技术还没有完成成熟时,罗依尔便开始以新锐观点策展,如张桂铭、卢辅圣的新媒体展览,并总想着在展览中添加可以互动的形式。当有机会在开幕式、采访、学校里演讲时,他侃侃而谈自认为新的东西。久而久之,罗依尔发现对于艺术,自己似乎可以说得不一样,“我可以把这些事情说得引发年轻人笑并喜欢上。”

于是,“艺术脱口秀”的概念慢慢成型。

什么样的梗,观众容易接受?

罗依尔亲自演示立体主义的表情

视频中随机采访的8人中,有一半认为罗依尔是个段子手。但其实即使做过综艺字幕翻译,一个人完成捧哏、逗哏、丢包袱,对他来说也是极大挑战。刚开始脱口秀时,罗依尔信心满满的埋梗,即使当时有搭档同台烘托气氛,实际效果却是观众根本接受不到笑点。“找梗”成了罗依尔无时无刻都在想的事情,“对我来说,你能在笑中记住一个知识点,这笑点就是我的学术。”

直到近百场之后,罗依尔才逐渐明白其实最简单直观的表达就是最好的梗:吐槽、装傻、提问互动,而现场效果最好的是高反差。

西班牙艺术配合西班牙舞

意大利与德国艺术的区别分歧至今

“艺术类脱口秀,视觉和音效很重要”,为了营造更轻松氛围,罗依尔在讲解西班牙艺术时,会邀请舞蹈老师配合;在讲解俄罗斯文艺复兴时,以视频+旁白的方式,吐槽大厅“这么闪亮,根本不文艺复兴”。很淡定与你聊天主教艺术的浮夸和新教艺术极简时,前一张还是镶满珠宝的古董宝箱,一下秒就变成了不锈钢锅。这样的反差,很好玩而且观众也乐于接受。

讲解莫高窟时,有种演沉浸式戏剧的感觉

不过“梗”也有地域性,作为唯一一位在敦煌九层塔前演讲过脱口秀的人,罗依尔曾在敦煌学院以都市眼光介绍敦煌,面对有学术基础的观众,一句“火宅喻品”成为当晚最大的笑点。但如果同样的方式在上海,可能几乎没人能懂。

三位西方大师在创作态度上的对比介绍

罗依尔认为,在碎片化学习的时代,观众能用60~90分钟来听一场脱口秀,“对演讲人来说算是很荣誉的一件事。”一场讲座里,罗依尔会“突击抽查”。你会经常听到罗依尔反问观众,“你们觉得哪张作品好?”“这两位艺术家作品有什么区别?”“你看拉斐尔是不是优秀的乙方?”,并让观众举手投票……10分钟前讲的知识点,观众能马上懂并作出判断,这样的反响让罗依尔很有成就感。

因小汉斯·荷尔拜因(HansHolbeintheYounger)《TheAmbassadors》画面中的毯子,而引发的知识点

《TheAmbassadors》作品背后的历史环境

为了区别艺术脱口秀和讲座,罗依尔在内容选择上也是一半学术一半搞笑。在艺术编年史主线中插入中西方差异或同历史时期的对比。如,法国画家小汉斯·荷尔拜因的《TheAmbassadors》中,桌子上的土耳其手工毯代表什么?说明当时法国国王已与土耳其结盟。为什么结盟?从一张历史地图上发现,法国的领土已经被哈布斯堡家族包围,只能与英国交好,并默认土耳其发起战争。

3月在刘海粟美术馆的脱口秀中,罗依尔提出一个学术性问题,被观众直接回答了出来。面对现场破梗,罗依尔抱有欢迎态度,“脱口秀的优势就是临场感,能直接与观众对视、互动就是核心。有人愿意主动回应本身就是很好玩的事。而及时与观众互动,更是现场最好玩的事情。”

粉丝群体“养成记”

中华艺术宫脱口秀结束后,罗依尔与观众合影,可以看出现场年龄层跨度

粉丝从0到万,从最开始定位的中产40余岁“知识焦虑”型女性,到现在8至80岁老中青大跨度。在视频中,我们也特地问2位小学生“能否听懂罗老师提到的内容?”,她们给出的答案是“轻松理解”。

即便有粉丝群,但加罗依尔

1
查看完整版本: 罗依尔艺术脱口秀粉丝培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