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归处是敦煌》,买这本书的时候是在去年初秋,曾计划在国庆期间去敦煌。后来敦煌计划并未成行,没曾想,读到这本书的时候,竟已是玉兰花开的春天了。我工作生活的城市烟台,大多数的时候都是一派碧海蓝天的景象,前些天却来了一场不同寻常的沙尘暴,扬扬洒洒的*沙弥散在空气里,据说它们来自北方的沙漠。也许,其中的一部分曾越过了丝绸之路,掠过了那历经千年的莫高窟和九层塔。我很庆幸,在去到敦煌之前,读到了这本书。它让我在未来的某一天,可以带着背后的故事去欣赏它,感怀它。而贯穿这本书之中的,除了莫高窟,便是它的口述者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先生的个人经历了,读过之后,那是一种五味杂陈的感觉。人生充满了选择和被选择,成就与代价在许多时候都是正相关的。我敬佩她对人、对事,始终保持自己的良知,不为外力所胁迫的勇气,敬佩她科学严谨又勇于创新的魄力,敬佩她为了钟爱事业毕生追求的执着。一个人的时间用在哪里,他的闪光点就会在哪里,这句话一点都没错。摘录部分书中有感悟的内容,分享记录一下。(下文中斜体字为原文,其余为我的小感。)01
经历了那个风雨飘摇的动荡年代,我认识到从前的自己太傻,太单纯。但是我很庆幸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我的内心始终有着自己的道德律。一个知识分子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理性和良知,绝对不能乱跟风,今天刮东风就被东风吹着跑,明天刮西风就被西风吹着跑。
之后遇到任何问题一定要打一个问号,不能盲目轻信。任何时候千万不能跟着风乱转,这个教训太大了,这都是我后来慢慢体会到的。这以后,我遇到任何事情都会不自觉地打个问号,问个为什么。
其实这两段话适用于任何时候,真实生活中,不盲从,不迷信,始终保持理性和良知却真的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
02我就一直怔怔地看着汽车开走,前方是他的路,背后是我的路。虽然他说“我等着你”,已经明明白白告诉了我他的心意,但是我心里并没有因此而变得更舒坦一些,好像有什么东西梗在了我的喉咙口。这是我所期盼的,又是我所无法承受,无法给予回报的。
如何在这样一个荒漠之地,继续走下去?常书鸿先生当年为了敦煌,从巴黎来到大西北,付出了家庭离散的惨痛代价。段文杰先生同样有着无法承受的伤痛。如今同样的命运也落在我的身上,这也许就是莫高窟人的宿命。这样伤痛的人生,不是我樊锦诗一个人经历过。凡是历史上为一大事而来的人,无人可以幸免。
如何去平衡家庭和事业的关系,从来都不只是现代人才面临的选择题。在选择之初,很少有人能考虑到走到最后需要付出的代价,往往走着走着,可能是本心的热爱,可能是使命的担当,也可能是利益的驱使,人们就会发现已经没有重新选择的余地了。所以,考虑清楚自己工作的目的和内心的需求,不忘初心的走下去,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也是需要经常复盘思考的事。
03人生的幸福在哪里?我觉得就在人的本性要求他做的事情里。一个人找到了自己活着的理由,有意义地活着的理由,以及促成他所有爱好行为的那个根本性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可以让他面对所有困难,让他最终可以坦然地面对时间,面对生活,面对死亡。所有的一切必然离去,而真正的幸福,就是在自己的心灵的召唤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那个自我。
有事做,有人爱,有所期待,必然是人生的美好状态。在有生之年,有一个可以陪伴一生的爱好,有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都是很重要的事情。
04季羡林先生为《敦煌研究》第期题词“行百里,半九十。”
那段时间,我吃不好、睡不好,身体健康也出了问题。从下决心扭转局面、保住莫高窟保管的现行体制的第一天,到事情最后得到圆满解决的那段日子里,我瘦了整整十斤。在这个过程中,有人被我的坚持所激怒,有人不断向上级告我的状,有人说我没有修养,有人说我不识大体,也有人劝我识时务,还有人说敦煌研究院只考虑保护,不考虑地方的发展……
孔子说:“君子不器。”意思是说君子不仅仅是“器”。君子要有良心,有正义,有道蕴,有操守;君子要有根据良心和正义而做出是非判断的能力和眼界;要有不为外力所胁迫而坚持正义的勇气。他